Hi-CuT 建库试剂盒
发布时间:2025-09-17 10:53:52点击量:
HiCuT(Hi-C Coupled chromatin cleavage and Tagmentation)是将 Hi-C 3.0 策略和CUT&Tag 联合用于获得蛋白介导的 DNA 空间互作信息的创新技术,首先参考 Hi-C 3.0 策略,对样本进行双交联、双酶切、补平和连接,之后则按照 CUT&Tag 步骤进行后续实验,包括 ConAbeads 结合细胞、孵育一抗、二抗、pA/G-Tn5 融合蛋白、转座、解交联、回收 DNA并扩增,构建完成 HiCuT 文库,操作简单,效果稳定,适用于动物,活细胞等多种类样本的Hi-CUT 建库过程。
产品优势:
传统的多组学联用方案(如Hi-C + ChIP-seq)需要分别进行两次实验,耗时长、所需细胞量多、数据整合困难。HiCUT一举解决了这些痛点,其优势主要体现在:
原位耦合,信息保真度高:在完整的细胞核内同时完成蛋白结合位点标记和染色质交联,近可能保持细胞内真实的生物学状态,避免分开实验带来的人工误差。
超高灵敏度,所需细胞量极少:基于CUT&Tag的原理,使用ConA磁珠富集细胞核,效率极高。通常只需要 50,000 - 500,000个细胞 即可完成高质量建库,而传统in situ Hi-C通常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细胞。这使得对稀有细胞样本的研究成为可能。
独特的index体系,超高数据准确性:有效区分真实的生物学互作信号与在PCR扩增、测序过程中产生的重复序列(duplicates),从而大幅降低数据噪音,提高信噪比,使得互作判断更加准确可靠。
高分辨率:由于Tn5转座酶切割的偏好性低,且实验流程高效,HiCUT能够获得比传统Hi-C更清晰的互作图谱,更容易鉴定到特定蛋白介导的精细染色质环(Loops)和拓扑关联结构域(TADs)边界。
高效便捷,流程简化:将传统Hi-C中繁琐的细胞核提取、酶切、末端标记、连接等步骤,全部整合由Tn5转座酶“一步完成”(酶切+接头连接),极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,减少了样本损失。
竞品对比:
HiCUT vs. 传统技术(一览表)
操作流程图示: